仲景之光传承千年,中医中药泽被万民。走进河南省南阳市,人们很容易被“仲景故里”的底蕴所吸引去寻访医圣的足迹。
【资料图】
电视剧《医圣》剧照
八百里伏牛山南麓医圣故里南阳,艳阳高照,万木苍翠,草木立葱茏。从医圣张仲景的手中,从中医药“天然宝库” 伏牛山里,诞生了一剂传承千年的经典名药——六味地黄丸。
而位于医圣故里的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名方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将这剂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发扬光大。
从经典中走来 历史悠久疗效好
六味地黄丸的前身是金匮肾气丸,为东汉医圣张仲景所收集,是一味经典的补肾良药。奇妙的是,这个方剂加减一味、两味,就大有乾坤,在功能上有极大的变化。肾气丸这个方剂,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一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所治疗的病症都略有不同。
到了宋代,儿科名医钱乙开始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一些儿科疾病。他根据多年行医经历,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营养不足导致发育迟缓。因此,钱乙经过慎重考虑,小心探索,最终发现,如果将成人常用的补肾方子金匮肾气丸中的肉桂和附子两味药拿掉,则既能保证小孩的补肾效果,又没有升阳动风动火的担忧。因此钱乙将金匮肾气丸减味,只保留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材,称之为“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等,后由其弟子阎孝忠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并沿用至今。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从金匮肾气丸到六味地黄丸,这一源自医圣张仲景的经典祖方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医手中流传、应用。至明清时期,使用六味地黄丸的医家也越来越多,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又较以前有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方中重用熟地黄,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且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二山”共为臣药。三药相配合,有助于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强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助益山药之健运。泽泻、牡丹皮、茯苓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诸药合用,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类药物,侧重于肾阴虚,主要用于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还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现代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针对亚健康人群有改善作用。
在传承中焕新 古法炮制永流传
仲景六味地黄丸炮制技艺分布在南阳市,以西峡县为主,炮制历史悠久,最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1915年,17岁的王香汀作为一名年轻医师到广和堂当学徒,跟师学艺,学习古法炮制技艺,制作六味地黄大蜜丸等制剂方子。因制作技艺娴熟,南阳救济院(南阳仲景制药厂前身)副院长董元经请到王香汀,遵照师承古法炮制技艺为南阳救济院生产六味地黄丸。1952年,王香汀将古法炮制技艺传授给王显平。在这之后,王显平始终在六味地黄方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古法炮制技术,并在1981年将古方炮制技艺传授给工厂职工刘玉杰。
1999年,由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原南阳仲景制药厂包括产品、商标、员工、厂房、知识产权、债务等。刘玉杰将六味地黄丸古法炮制技艺传授给时任宛西制药负责人。就这样师徒相传,匠心传递,让仲景六味地黄丸炮制技艺历经多年传承日臻成熟,也让这一经典名方经历时间洗礼流传至今。
2021年,南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仲景六味地黄丸炮制技艺入选传统医药目录,这是对张仲景医药文化的有力弘扬,是对张仲景经典名方最好的保护。
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仲景六味地黄丸,将继续传承经典,坚守匠心,让经典名方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到市场中引领 道地药材质量高
仲景六味地黄丸是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市场知名产品。仲景六味地黄丸作为行业品质代表,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认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选用药材道地。仲景宛西制药自1999年开始围绕“药材好,药才好”理念,在河南、安徽、四川三省六地分别建立山茱萸、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六种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保障仲景六味地黄丸道地药材。
第二,采用古法炮制技艺,坚持传承古法炮制,精选南阳伏牛山及各种植基地的优质药材,经过粉碎、提取、制丸、干燥、包装加工制成仲景六味地黄丸。
第三,起草行业质量标准。企业起草制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六味地黄(浓缩)丸质量标准,承担 “六味地黄丸”标准化课题研究项目,于2019年完成并通过验收。仲景六味地黄丸在行业标准基础上执行了要求更高的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无论是控制药材质量,遵循更高的执行标准,还是将六味地黄丸的传统剂型改进为浓缩丸,更方便消费者服用。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发扬张仲景的医圣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正是这样的初心,让仲景六味地黄丸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中成药产品。
关键词: